一家紡織生產與服裝制造的大型公司,生產裝備水平位居業界同行業先進水平,是全球大型精密紡織面料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國內高檔西服生產基地之一。該紡織服飾企業的產業鏈包括從澳洲牧場進口的優質羊毛、毛條的加工到紡、織、染、整的精紡體系;從面料到成衣的完整鏈條的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和服務體系;完善的備紗備貨體系、接單及交貨快速反應體系;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高效服務。
一、項目背景介紹
在全球戰略環境下,企業將直面以下幾大難題:第一,如何提高生產力;第二,如何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第三,如何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及響應速度,提高經濟效益,做好信息的采集、處理、交換和反饋等,而信息的運用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的運營。最大限度的集成和優化了企業的資源,很好的解決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管理問題,建設競爭型的紡織服飾。公司領導認識到必須依靠信息化技術支持,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和對優勢資源的強大整合能力。
隨著公司業務擴展和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這些必然帶來公司組織結構的改變和業務流程的重組,因此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建立一個完善的公司信息化體系,以此來推動公司的發展,使其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快速的、敏捷的、柔性化的企業已迫在眉睫。針對這一現狀公司領導提出了現階段信息化建設的需求:
1、先進的管理模式;
2、加快資金周轉和庫存周轉;
3、改善客戶服務體系,增強客戶關系管理;
要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建立一套擴展性好,能適應公司中長期發展需要的管理系統。基于以上原因XX紡織服飾有限公司與幣加德合作開發適合企業的毛精紡ERP系統。
二、ERP項目目標與實施原則
1)項目目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理念,結合XX紡織服飾有限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戰略,將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和制造技術相結合,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實施ERP系統工程。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使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效集成。實現企業銷售、生產、設計、庫存、質量控制、車間工藝及作業管理、設備、供應、財務、人力資源和辦公管理一體化,主要解決基礎數據共享,物流管理、生產管理等全面提高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實現數據集成、流程集成等,使公司工作流程更加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
2)實施原則
1)實用性:根據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進行整合,將合理的保留,不合理的地方進行規范,使系統充分照顧到企業實際情況,又符合軟件的開發流程,將軟件跟管理充分融合。
2)強大性:企業管理過程中進行大量的數據采集,系統通過強大的分析功能,對數據進行分析,對企業決策者提供最全面的分析數據。
3)安全性:在系統安全性上,通過權限管理進行控制。通過權限設置,不同的用戶只能操作權限范圍內的模塊和數據。
4)靈活性:由于企業在管理過程中,許多功能需要很靈活,例如審批、權限、標簽管理等。該系統在這方面提供了靈活的管理方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
5)擴展性:企業的業務流程隨著社會的發展會不斷的發生變化,該系統在業務流程擴展方面提供的簡便、靈活的二次開發功能。
6)遞進性:考慮到企業的實際信息化情況,實行分期實施,逐步完善的方式,先進行主干的設計,然后逐步的將細節完善起來。
三、項目實施詳情
1)系統選型經驗
ERP系統的前期選型考察非常重要,為此采取了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首先進行初步選型:尋找十幾家軟件供應商,進行技術交流,了解每家的公司概況、軟件功能介紹、系統報價、服務條款等等,并將其編制成冊。然后經過分析研究后,確定幾家軟件公司為重點考察,邀請ERP供應商到企業來進行實地調研,并提出ERP系統實施計劃方案,并組織相關人員觀看供應商的ERP系統演示,該系統覆蓋了企業的大部分功能點。參觀各個ERP系統商家的實施案例。通過軟件產品演示、解決方案推介、成功案例考察等程序,最終選出合作伙伴與ERP廠商。
2)實施的主要功能模塊
將ERP系統分為12大管理系統,即“銷售管理子系統”、“產品開發子系統”、“生產計劃子系統”、“車間作業管理子系統”、“倉庫管理子系統”、“質量管理子系統”、“實驗室管理子系統”、“條形碼管理子系統”、“系統編碼/基礎資料”、“領導查詢系統”、“成本核算系統”、“工資管理系統”。
3)實施方法與步驟
在系統建設方面的做法是將軟件和硬件分開組織實施。本著“切合實際,經濟實用”的原則,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分段見效。把整個開發和實施分成若干階段,確定相應的階段任務和目標,便于雙方控制開發的進程。
計劃在一期工程實施:銷售管理、客戶管理、計劃管理、工藝設計管理、車間生產作業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實驗室管理、條碼管理、統計查詢、領導查詢等模塊。二期工程包括:生產成本核算、人力資源管理、車間數據采集、遠程數據查詢、數據挖掘等模塊。
4)重點、難點及解決思路
精紡總廠在需求分析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難題,其中主要的難題是:主生產計劃排產,過去生產計劃人員安排生產時,是憑著多年工作經驗進行排產,這樣安排計劃的方法往往沒有科學的依據,結果計劃排產與實際生產差距較大,是精紡總廠的一個辣手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總廠領導提出了要求。要用ERP系統解決這個問題,同時組織計劃,車間人員與問題的研究討論,一個一個車間進行,開討論會時,大家暢所欲言,發揮想象能力,同時又請來專家幫助分析,經過以上幾點研究討論,最終確定下來,利用染缸排產模擬技術進行計劃產能,預測產品的交期,達到輔助生產計劃排產的目的。
由于紡織包括毛條染色,紡紗,織布,整理全套業務流程涵蓋工序較多,因此實施的原則是從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推進,實施的方法是程序上線前先由計算機中心人員進行測試,錄入試驗數據,運用數據走流程,查找ERP程序中的問題,進行流程測試。在測試完成后ERP上線試運行,由用戶開始操作使用,ERP系統上線運行過程中會暴露出許許多多問題,特別是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很多是不定性的,經常發生變化,尤其是生產計劃,工藝參數,拼毛,染色配方等變化頻繁。生產實際中的需求與程序設計的功能相差很大,需要不斷的修改,不斷完善,由于ERP系統是整個一個閉環流程,由銷售訂單→設計→計劃→拼毛→條染→前紡→后紡→織布→染整→成品檢驗→成品入庫→銷售,中間環節很多,而且是一環套一環,有些環節結合相當緊密,如拼毛、計劃、條染、前紡等部門,哪一個環節走不動會影響整個ERP系統運行,因此需全力跟蹤系統的運行,不斷進行部門和數據協調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及時解決,使得ERP系統逐步向前推進。
例如生產,設計,銷售中經常用的關鍵字——大批號,品號,色號有時也改變了致使后面工序無法找到,給ERP系統上線實施帶來很大麻煩。面對這些問題采取的解決方法是:上線出現小問題能解決的及時修改程序盡快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就要進行研究分析了,如果是程序設計流程不對,需要進行程序較大變動修改,一定要與ERP項目組協商確定。如果是生產工序流程存在的問題,就組織相關部門一起討論研究攻關,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再放回車間試運行,經過反復修改,反復試運行,最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