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歷史悠久,在我國古代就一直存在,而且那時候的紡織業處世界領先水平,但是現在我國紡織業管理卻屬于比較落后的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紡織行業在現代化管理升級時,實施ERP困難重重,而進去21世紀開始,我國企業都在積極地向信息化轉型,紡織行業為了能更好的發展,紡織行業也應該積極提醒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紡織行業的特殊性,轉型相對于其他的企業來說,困難稍微大些,那么紡織行業信息化的轉型之路中都有哪些困難呢?
一、企業對ERP系統缺乏應有的認知
紡織行業ERP實施中的困難都有哪些?有的紡織企業之所以未上ERP系統,主要是對ERP系統能為企業解決什么問題不甚了解,對實施ERP后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心存疑慮,加之一個完善的紡織行業ERP系統的價格不菲,對于資金鏈較為緊張的紡織行業無疑會造成較大的財務壓力,就導致了一些企業遲遲未能開展紡織行業ERP的實施。
其次,由于一些企業的領導不夠重視,對ERP項目的部署認識不足,可能影響到企業中的所有員工和每項業務,僅將ERP的實施工作交予信息部門去完成,而企業信息部門由于權力受限或得不到相應實權部門支持,導致ERP項目半途而廢或是草草收場,未能顯現ERP應有的功效,最后使得企業管理者不再熱衷實施ERP管理。
二、企業業務流程與ERP系統流程不匹配
紡織企業要上ERP系統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可以改進作業方式或流程使企業的各種資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從而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那么在紡織行業ERP實施過程中必然要優化工作流程,去除多余的工作環節,確保企業有一個規范的、科學合理的業務流程,并在此基礎上為企業提供一個更高層次經營管理能力的系統架構和平臺,實現扁平化管理。
而目前的紡織企業主要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都是粗放管理,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設置不夠合理,在短時間內進行優化難度較大,若強行調整,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若不按照紡織行業特有的流程進行調整,則項目實施難度很大,也達不到預期效果,使得企業陷入兩難的境界,導致部分企業持徘徊和觀望態度。
三、企業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混亂,導致ERP系統很難落地
ERP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實施過程中要求企業有科學、規范、細致、嚴格的管理基礎,在進行數據處理時能夠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一致性。
但是目前多數紡織企業的管理是分部門進行的,各個部門自成體系,相互的信息不一致,共享性較差,這就造成大量數據偏差而影響其準確性,進而使管理效率下降,達不到企業預期效果,使得一些想要實施紡織行業ERP的企業望而卻步。
四、專門從事紡織行業ERP系統很少,不利于企業選型
目前ERP廠商較多,但多是一些通用型的ERP,如歐美日等國外系統的ERP(如SAP、Oracle等)和國產系統的ERP(如用友、金蝶等),但形成紡織行業特點(如服裝、化纖、棉紡)的行業版本較少。這導致紡織企業很難選擇,雖然品牌眾多,合適的ERP系統很難找。甚至一些軟件商為了搶占市場、追求利潤,不考慮其產品與企業的契合程度,夸大軟件功能,過度推銷,過分滿足企業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實施時卻困難重重。這都會使企業在很難進行ERP系統選型,也導致企業ERP系統實施受阻。
五、紡織行業普通缺乏IT與管理的復合人才
與其他傳統的制造行業一樣,紡織業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復合型人才,需要有對紡織行業熟悉、對信息技術精通和掌握企業管理都比較精通的復合型人才。而事實上,紡織企業中這種復合型的人才卻寥寥無幾,這勢必會制約了企業實施ERP的效果。而僅僅靠短期的培訓將ERP的管理理念以構架、邏輯、流程、操作等相對繁多的知識教給員工,員工也很難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這也導致了企業暫緩實施ERP的一個原因。
總結
道路雖不平坦,但解決的關鍵是要去正視困難,并且好好的去解決,為實施ERP掃清障礙,實現信息化轉型,為日后的擴張發展奠定基礎。好在現在不少軟件研發公司提供量身定制服務,比如幣加德軟件研發公司等,為難以上ERP系統的公司提供了靠譜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