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系統從最初的MRP(物料需求計劃)系統發展成MRPⅡ(制造資源計劃)系統進而發展成為高度集成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起初的以記帳為主的財務軟件也發展成為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事實證明,當一個企業成功運用ERP系統后,確實能得到這些好處:對市場需求的反應加快;庫存減少;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當前國內ERP項目實施和應用的成功率不高,為數不少的企業在ERP上投入巨資然而收效甚微。那么這方面如何提高呢?
但各行各業的流程特點與管理特點都大不一樣,還不統一歸類,那么我們接下來將會分別介紹各行業的管理特點及ERP效益的輸出點。今天先帶來我們給機械行業導入時所整理的一些心得和應該要注意的重點要素。經過幣加德多年的實施經驗一切的重點都歸類于:機械行業跟一般制造業作業方式的差異點:
一、產品壽命長但新產品開發頻率高
一般客戶使用機械設備的壽命為5年以上,但因市場變化,機械從業者每年都會有不同新機種推出,以迎合市場需求。
二、產品BOM管理
(1)BOM建立方式:機械業大多會面臨客戶定制化需求,如馬力不同與左右手操作方向不同…等問題,也常會由中階的半成品開始建立用料的模式,或由某機種修改結構的方式建立。
(2)BOM變更繁復:因產品的研發跟實際加工甚至到裝機試機時都可能產生規格或零件不合等問題,故其 BOM 的修改次數會多于一般制造業。
(3)BOM的單一性:很多機種的BOM 可能是只針對某次的某一項目,共同性極低。
三、制造現場管理
(1) 加工變動性:加工方式由現場主管或工程師依手邊材料的特性或形狀決定加工方式及使用工具及機臺。
(2)用料變動性:庫房內的用料可能是新料,生銹程度不一的舊,廢料,有些還有要先進行某加工行為如電鍍,咬花或噴烤漆或因設計變動加工方式要跟著變更或重新加工。
(3)指定用料:因特殊機種的需求,以致其用料必要從請購至入庫,領料時也要由此特別機種的工令領用,以致整機或整線設備的指定用料必需要能管理。
(4)制造周期變動性:因一些因素導致無法對同一部品同一制程訂出SOP 或標準工時。
四、委外(外包)作業管理
(1)其現象的變動性不亞于現場作業,但更復雜的是因用料或重工問題,衍生的費用是很難以定價的。
(2)由前站委外產生的不良品造成下站委外檢驗時的不良所產生的費用的認定及評估也是常發生的問題。
五、成本管理
(1)廢料/邊角料/舊機零件:一般以無成本認定,但又有機會拿來當材料領用。
(2)工、費的認定:因生產率依賴工程師的加工技術能力,加上制造周期不定,加工過程無法一張工令一次完成,大多依各站情況認定,以致現場很難提出可靠的工時或費用計算的數據。
六、裝機與收款
業界大都分訂金,裝機及試機的收款模式,將訂金,裝機認預收款,試機合格時方才認應收款。
七、保固及維修管理
因行業特性,故保固及維修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管理,保固費用及維修費用及成本的歸屬也是機械業都會面臨的問題。
最后,幣加德需要說的是,機械行業在導入ERP系統時除了要注意系統是否有自身行業的解決方案外,更要注意因本行業因產品種類的多及特殊性,在導入ERP時一定要跟幣加德ERP實施顧問戶多多溝通,不要吝嗇時間,讓顧問充分了解自己公司的特殊性,規劃出更適合自己公司的流程及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