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流程模擬
(1)錄入請購單。打開【請購單】模塊,點【新增】,如圖12-1,依照劇本錄入,“單據日期”為“2020-12-01”,單身字段“需求日期”為“2020-12-04”,然后點【保存】。
圖12-1 錄入請購單
(2)指定供應商。在“請購單-流水簿”界面,如圖12-2,選中某一行后,點【供應商指定】,如圖12-3。
圖12-2 請購單-流水簿
圖12-3 指定供應商
(3)審核請購單并生成采購單。點【審核】后,再點【生單】/【生單-采購訂單】,如圖12-4。注意:劇本中貨品B、D、E分別向供應商B、供應商D、供應商E購買,所以生單操作,要一行一行地生單。
圖12-4 審核請購單并生成采購單
(4)錄入采購訂單。在打開的“采購單-新增”界面,如圖12-5,依照劇本錄入,“單據日期”為“2020-12-01”,點【保存】。
圖12-5 錄入采購訂單
(5)審核采購訂單并生成采購入庫單。分別審核3張采購單,然后選中其中一行,點【生單】/【生單采購入庫】,如圖12-6。
圖12-6 審核采購訂單并生成采購入庫單
(6)錄入采購入庫單。在打開的“采購入庫單-新增”界面,依照劇本錄入,“單據日期”為“2020-12-04”,單身的“倉庫”字段應改為“原材料倉”,點【保存】,如圖12-7。
圖12-7 錄入采購入庫單
(7)審核采購入庫單,驗證庫存。回到“采購入庫單-流水簿”界面,點【審核】,再打開【庫存查詢】,點【查詢】,可以看到采購入庫單中的貨品,庫存已經增加,如圖12-8。
圖12-8 驗證庫存
12.2 系統參數
采購價格的控制,是否允許入超等,由系統參數決定,打開【系統設置】/【子系統參數】,點【采購】,如圖12-9。
? 標準進價(標準進價|最近采購單價):是取貨品資料里面的“標準進價”,還是取“最近采購單價”(在采購訂單/采購入庫單審核時自動更新此值)。
? 進價 > 核價(放行|警告|禁止):設為“禁止”可以防止采購訂單/采購入庫單/采購退回單的價格高于核價單的價格,一旦錄入高于核價單的價格,系統會彈出禁止窗口,并把所有單價相關的字段清零。
? 是否允許超入:不允許超入時,如果采購入庫單項次數量大于訂單項次數量,則在單身項次錄入數量時彈出禁止窗口,并把數量改為訂單剩余數量。
? 默認倉庫:采購入庫單/采購退回單的單身字段倉庫的默認值。
圖12-9 子系統參數-采購
12.3 功能詳解
12.3.1 功能關鍵點
(1)計算邏輯。單據身涉及單價、含稅單價、金額、稅額、價稅合計,其計算邏輯:
不含稅:金額 = 數量 ? 單價
稅額 = 金額 ? 稅率
價稅合計 = 金額 + 稅額
含稅單價 = 價稅合計 ÷ 數量
含稅: 價稅合計 = 數量 ? 含稅單價
稅額 = [價稅合計 ÷(1+稅率)]? 數量 ? 稅率
金額 = 價稅合計 - 稅額
單價 = 金額 ÷ 數量
(2)供應商來源。請購單默認供應商來源,如表12-1。
表12-1 請購單供應商來源(√表示已設置)
貨品(主供應商) | 核價單(優先次序、供應商) | 請購單(供應商來源) |
× | × | 手工錄入 |
√ | × | 貨品主供應商 |
√ | √ | 核價單優先次序最小的供應商 |
(3)價格來源。單據默認價格來源,如表12-2。
表12-2 采購訂單/入庫單/退回單默認價格來源(√表示已設置)
貨品(標準進價、最近采購單價) | 核價單 | 采購訂單/入庫單/退回單(價格來源) |
× | × | 0 |
√ | × | 貨品資料的價格(系統參數控制) |
√ | √ | 核價單價格 |
(4)價格控制。
①貨品資料價格控制。如果貨品資料勾選了“進價控制”,并且指定了“進價上限”,則所有涉及此貨品的價格都必須小于等于進價上限,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②系統參數價格控制。如果參數“進價 > 核價(放行|警告|禁止)”設為“禁止”,則采購訂單/采購入庫單/采購退回單的單價都必須小于等于核價單單價。核價單的價格遵循貨品資料的價格控制,它是更高層次的要求。
(5)關聯生單。通過系統生單操作,不僅加快了單據的錄入速度,最重要的是把單據背后的業務關聯起來了,如表10-3。
表10-3 單據生單關聯表
源單據 | 目標單據/源單據 | 目標單據/源單據 | 目標單據 |
請購單 | 采購訂單 | 采購入庫單 | 采購發票(藍字) |
|
|
| 采購付款單 |
|
| 采購退回單 | 采購發票(紅字) |
|
|
| 采購退款單 |
|
| 采購發票(預收) |
|
|
| 采購付款單(預付) |
|
12.3.2 核價單
通過核價單,指定某一貨品的供應商及價格,“優先次序”最低的供應商優先級最高,如圖12-10。
圖12-10 核價單
提醒:如果高優先級供應商缺貨,采購訂單/采購入庫單可以使用低優先級的供應商。
12.3.3 請購單
普通操作參見流程模擬部分。
(1)請購單供應商。在錄入請購單時,選擇貨品,自動填寫“供應商”(供應商來源參見“表10-1 請購單供應商來源”),如圖12-11。
圖12-11 請購單錄入時自動帶出供應商
如果沒有在貨品資料維護主供應商,也沒有相關貨品的核價單,則在“請購單-流水簿”界面,點【供應商指定】,在彈出窗口中指定供應商,如圖12-12。
圖12-12 指定供應商
提醒:可以批量指定供應商:選中要指定供應商的多個行頭,點【供應商指定】。
未指定供應商的請購單,無法通過【生單】生成采購單,如圖12-13。
圖12-13 未指定供應商的請購單無法生成采購單
(2)請購單-跟單。請購人員關心的“請購數量多少,已經采購了多少,剩余多少未采購”,如圖12-14。(必須通過【生單】生成“采購訂單”才可以把流程關聯起來。當“采訂數量>=請購數量”,在采購訂單審核時會自動結束;如果有的貨品采購了部分,剩余的不需要了,可以【結束】相關貨品。跟單時只需關心未結束的請購單。)
圖12-14 請購單-跟單
12.3.4 采購訂單
普通操作參見流程模擬部分。
(1)取請購單(合并取單)。如果請購單筆數多,但每一筆的請購數量少,則需要合并采購,在采購訂單新增時,點【取單】,打開“取單-請購單”界面,點【查詢】,再點【相同貨品匯總】,可以合并采購,如圖圖12-15。
圖12-15 取請購單(合并取單)
提醒:需要取單時合并貨品的情況通常有2種:其一,貿易型企業,直接把銷售訂單生單至請購單,然后錄入采購單時取單;其二,生產型企業,MRP運算時直接根據BOM展開生成請購單,然后錄入采購單時取單。
合并取單的好處是:下采購單給供應商時,同一張訂單的單身同一貨品不會重復出現,比較簡潔。
合并取單的不利是:無法在“請購單-流水簿”中直接跟單(請購單與采購單是多對一、多對多的關系),只能在取單時才知道是否有新的請購單未轉采購單。而普通生單更易跟單(請購單與采購單是一對一、一對多的關系),直接在“請購單-流水簿”中跟單。
總的原則:如果不是必須,盡量在“請購單-流水簿”界面通過【生單】來生成采購單,方便跟單,避免合并取單。
(2)價格來源。參見“表12-2 采購訂單/入庫單/退回單默認價格來源”,在采購訂單錄入時,選擇貨品帶出價格,如圖12-16。
圖12-16 選擇貨品帶出價格
(2)價格控制。
①貨品資料不控制價格,系統參數控制價格。“進價 > 核價(放行|警告|禁止)”不放行。
當參數“進價 > 核價”設為“警告”時,彈出警告窗口,可以正常【保存】,如圖12-17。
圖12-17 限價警告
當參數“進價 > 核價(放行|警告|禁止)”設為“禁止”時,彈出禁止提示,點【確定】后,價格相關字段全部置零,如圖12-18。
圖12-18 限價禁止
②貨品資料控制價格是底線。不管有無核價單,以及核價單限價,貨品資料控制的進價上限不可突破,彈出禁止提示,點【確定】后,價格相關字段全部置零,如圖12-19。
圖12-19 貨品資料控制價格
(3)MOQ最低補量/MPQ補貨倍量。例如:當貨品的最低補量為10,補貨倍量為3,在采購訂單錄入數量為 7時回車后,會自動改為12。因為 7 < 最低補量 10,所以要購買的數量為 10;再考慮補貨倍量 (最小包裝量)3,用 10/3=3.33,取整 4,最終應采購:3*4=12。如圖12-20。
圖12-20 MOQ最低補量/MPQ補貨倍量
(4)預付定金/預收發票跟蹤。定金未付訖不可審核單據,如圖12-21。
圖12-21 定金未付訖不可審核單據
(5)跟單。采購員下單之后會跟蹤到貨,直接在“采購訂單-流水簿”界面就可以看到采購訂單數量多少,采購入庫數量多少,采購退回數量多少,如圖12-22。
圖12-22 訂單跟單
提醒:要在“采購訂單-流水簿”進行跟單的前提:采購入庫單/采購退回單必須通過生單功能生成,這樣系統才能把它們與采購訂單進行關聯。
(6)料號關聯。如果在“第8章 基礎資料規劃/8.3 功能詳解/8.3.6 貨品,客戶料號,供應商料號”中維護了內部料號與供應商料號的對應關系后,在采購訂單錄入時,輸入供應商料號與選擇貨品代碼的效果是一樣的,如圖12-23。
圖12-23 料號關聯
12.3.5 采購入庫單
普通操作參見流程模擬部分。
(1)價格來源。與采購訂單類似。
(2)價格控制。與采購訂單類似。
(3)跟蹤開票。每張采購入庫單項次,供應商開了多少發票,還剩多少未票,如圖12-24。
圖12-24 跟蹤采購開票
(4)料號關聯。與采購訂單類似。
(5)超入控制。系統參數“與是否允許超入”未勾選,如果采購入庫單項次數量大于訂單項次剩余數量,則在單身項次錄入數量時彈出禁止窗口,并把數量改為剩余數量,如圖12-25。
圖12-25 超入控制
12.3.6 采購退回單
與采購入庫單類似。
12.3.7 進退貨明細表
采購入庫單、采購退回單這兩種單據的流水簿整合到一起,便于導出做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如圖12-26。
圖12-26 進退貨明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