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的消費市場需求在不斷升級,企業需要不斷提升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受企業本身對技術的投入及專業的限制,電子制造企業對在核心業務功能應用ERP能否提高業務效率的問題上是十分重視的。電子制造企業對系統的投入成本和后期維護成本也較大型企業更為敏感,企業更加關心系統能否快速實施、功能是否夠用、操作是否簡單、系統是否靈活,因為電子制造企業業務模式變化非常快。
問題一:多變的生產需求如何實現
從電子產品供應鏈來看,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處于供應鏈的中間環節。一方面是下游客戶的苛刻需求和不斷變化的訂單,另一方面是上游電子元件供應商部分IC元件比較長的交貨期,這些都給電子制造企業的管理流程帶來很大挑戰。企業在日常運轉中,常常會遇到急單、插單和訂單取消的情況,而且還需要快速答復客戶能否接單,并保證及時交付。
有一個好的工具是前提,但是如何去用、能否將工具真正融入到流程中非常關鍵。一般來說,針對電子制造行業,我們建議ERP的方案應該是采用綜合生產方式,即將銷售訂單和計劃生產相結合,針對客戶訂單需求,利用ERP工具在短時間內完成需求運算,并將指令傳遞到采購、銷售和生產等相關部門。我們建議電子制造企業應該先優化業務流程。
問題二:企業內在個性需求與標準系統如何平衡
由于電子制造行業的發展歷史較短,大多數的電子制造企業并沒有沉淀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成熟的管理流程。企業通常會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調整,而市面上大多數ERP系統軟件用的是標準化流程,功能屬于標準版,這與大多數電子制造企業的需求和管理方法是有差異的。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當個性化需求非常多的時候,企業要如何在個性化流程與ERP標準化之間取得平衡呢?
在分析電子行業的行業特性時,我們會發現電子企業其生產、銷售和采購等方面的特性。例如在產品方面,電子產品所需材料眾多,生產使用到的零部件品種、型號都很復雜,同時在生產上引入自動化生產線,對企業內的各部門和生產計劃、物料計劃等方面的協調配合要求非常高。
我們的建議是在個性化與標準版的平衡上,電子制造企業首先需要對自身的業務流程進行分析。企業的核心流程是什么?哪些流程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哪些類型的進銷存軟件不創造價值甚至影響效率?企業一定要區分哪些是企業流程中真正個性的東西,哪些是可以在ERP軟件中共性化的東西。中小企業的一些內部人員常常會將一些個性化需求放大,但如果仔細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他們大部分個性化的需求是可以轉換為共性流程。對于給企業創造價值的流程在ERP系統中要保留下來;而對于不能創造價值的流程要在ERP系統實施中進行優化改進。
問題三:投資預算拮據,如何才能最佳投資效率?
對于進行ERP投資的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來說,如何才能在投資金額不足的情況下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率呢?這與企業投資整個過程中的選型、實施、運行和維護四個階段密切相關。我們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選型的考慮:
一、系統的快速實施、易操作性以便快速獲得收益
系統可用性,是指系統能滿足從企業從高層到操作層的應用需求。快速實施是指能讓企業花最小的成本和時間讓系統上線產生即時的收益。易操作性是指能很方便地滿足企業各層次人員的操作習慣。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系統上線首先要解決數據準確性問題,其次就是操作人員的適應性問題。只有最快速讓系統上線產生收益,確保公司的核心業務不受上線實施過程的影響,公司才有資本和精力來調整規劃和優化系統。
二、系統人員培訓維護的成本核算
在維護階段,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的挑戰在于,人員流動頻繁ERP的應用也會受到影響。如果系統的維護成本過高,也是一個致命的因素。針對人員流動的問題,我們的做法是,在企業內部建立基于ERP應用的崗位責任和制度,將ERP實施效果固化到企業規范中,同時進行持續不斷的ERP培訓。
三、系統的擴展性
對于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來說,ERP應用是發展規劃必須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選型中,中小型電子制造企業必須要非常關注ERP的擴展性,不斷進行后續的升級迭代,為其長期效益進行保駕護航。企業在確保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發展速度能與ERP的發展保持同步,這樣才能及時將系統進行更新,保持企業在管理上最大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