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統是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簡稱,其核心思想是供應鏈管理,ERP的核心目的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識經濟時代僅靠自己企業的資源不可能有效地參與市場競爭,還必須把經營過程中的有關各方如供應商、制造工廠、分銷網絡、客戶等納入一個緊密的供應鏈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業的產、供、銷活動,滿足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以期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換句話說,現代企業競爭不是單一企業與單一企業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供應鏈與另一個企業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實現了對整個企業供應鏈的管理,適應了企業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需要。
2、體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支持對混合型生產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精益生產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的一種企業經營戰略體系。即企業按大批量生產方式組織生產時,把客戶、銷售代理商、供應商、協作單位納入生產體系,企業同其銷售代理、客戶和供應商的關系,已不再簡單地是業務往來關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伙伴關系組成了一個企業的供應鏈,這即是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當市場發生變化,企業遇有特定的市場和產品需求時,企業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滿足新產品開發生產的要求,這時,企業會組織一個由特定的供應商和銷售渠道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應鏈,形成"虛擬工廠",把供應和協作單位看成是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同步工程(SE)",組織生產,用最短的時間將新產品打入市場,時刻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多樣化和靈活性,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中的計劃體系主要包括: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計劃、采購計劃、銷售執行計劃、利潤計劃、財務預算和人力資源計劃等,而且這些計劃功能與價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
另一方面,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從而實現了根據財務資金現狀,可以追溯資金的來龍去脈,并進一步追溯所發生的相關業務活動,改變了資金信息滯后于物料信息的狀況,便于實現事中控制和實時做出決策。
4、體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
通過對ERP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設,使原本被分割的信息并存到一個綜合的數據庫,為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人力資源及其他企業過程所共享,增強企業的運作能力。對相關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并且優化,利用全面、準確、實時、系統的數據網絡,以及其強大的分析功能,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對于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從而提高ERP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施的成功率,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1)建立規范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工作流程。隨著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逐步滲透,必然要改變過去已經習慣的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從規章制度、管理機制上加大執行力度,通過法治而不是人治來抓好企業ERP的應用及各項工作。
(2)強化團隊建設,高效協作。緊緊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及幣加德ERP建設目標,充分發揮企業負責人、中層管理人員,以及相關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3)完善薪酬管理體系。企業應以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指數為依據,確定合理的薪酬待遇,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鑒于幣加德ERP工作的特殊性質,ERP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的權限,由崗位決定角色,由角色決定權限,人員崗位變化,相應的權限也變化,使之在職責范圍內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從而增加員工工作的責任感,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4)加大培訓力度。員工的成長取決于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也與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文化緊密聯系。人力資源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而員工培訓則是維系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和保證。企業應為員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建立培訓激勵機制,健全培訓體系。
(5)做好階段性工作。ERP系統實施分為5個階段:項目準備階段、信息采集階段、培訓階段、數據導入和測試、上線試運行階段。重點做好這幾個階段,項目工作才能有序開展。
(6)逐步提高系統適用性。系統建設要堅持以用促建的原則,在系統具備基本操作功能后,堅持使用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問題,仔細研究,及時反饋,提出建議并加以整改,從而提高系統的適用性。
此外,計劃、事務處理、控制與決策功能都在整個供應鏈的業務處理流程中實現,要求在每個流程業務處理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工作潛能與責任心,流程與流程之間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機組織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與潛能,實現企業管理從"高聳式"組織結構向"扁平式"組織機構的轉變,提高企業對市場動態變化的響應速度。